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王震在密山火车站大动员

发表时间:2021-03-31 09:34来源:中国农垦杂志


在北大荒博物馆第二展厅里,展示着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王震在密山火车站》。


密山,祖国东北角的小县城。1958年春天,这个小县城可真正见了世面。这个北大荒东部的大门,每天要吞吐近万名转业官兵,管吃,管住,还要迅速将他们送到荒原的各新建点。这对于当时只有几千户人家、东西两条大街的古老小镇来说,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当年在密山参加接待工作的丁继松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到了密山,我们一下火车,借着朦胧的曙光,只见从火车站通向城里的那条土路上,挤满了穿着军服、黄棉大衣、摘掉肩章和领章的转业官兵。土路两边的空地上,堆满了铺盖、行李、箱笼等杂物……每天好几千人在这里逗留,因计划不周,交通不便,缺人的农场又边远,没有足够的车辆把他们送往新建点,这给小县城带来极大困难。县城的机关、学校、俱乐部、仓库都住满了人。很多人住在老乡家里。”


铁道兵农垦局向农垦部告急,请示要车来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恰巧,王震部长于1958年4月中旬来到密山。


1958年4月12日,这是北大荒开发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密山火车站广场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广场中央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播放着激昂的乐曲。同时悬挂着几条醒目的欢迎开发北大荒的转业官兵的横幅标语,主席台右侧还竖立着王震为转业官兵书写的诗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


下午,大会开始了。广场上挤满了转业官兵,有的肩上还留着肩章,有的戴大棉军帽,有的戴大盖帽。王震将军身着军装,肩上佩带着三颗金星的上将军衔,披着一件黄呢大衣,在农垦局长的陪同下,慢步走上主席台。站稳后,他把大衣脱掉,向会场上的人群频频招手。这时,一阵掌声响了起来。


王震对着话筒,用浓重的湖南口音作了题为《向捍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战士致敬》的讲话。他说:“欢迎同志们到北大荒来!我代表人民解放军总部,代表农垦部所属全国农牧场50万职工,向同志们表示慰问和欢迎……大家来开垦北大荒,这个任务是很艰苦的……在这里盘踞了14年的日本帝国主义者,被消灭了,日本强盗、蒋介石匪徒,都被我们消灭了。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我们盖了房子开了荒。能完成艰苦任务,就能得到光荣,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是能战胜艰苦困难的……”


说到这里,将军把话题一转:“你们都是当过排长、连长,也有当营长的,我也当过排、连、营长。同志们,在战场大冲锋,排、连、营长是在部队前头呢,还是跟在后面呢?”大家回答:“在前面!”“那么开垦北大荒呢?”王震又问大家。大家回答:“也该在前面!”“遇到艰苦困难怕不怕?”“不怕!”“苦战3年行不行?”“行!”


“说到困难,目前就有一个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来到密山的转业军人很多,汽车运不过来。有的同志建议:不坐汽车,走路,走上三天四天就到了自己的农场,早走早到,早到早生产。我看这个建议很好,有革命干劲,大家同意不同意?”战士们齐声回答:“同意!”王震说:“同意,明天早晨就出发!”


将军风趣地说:“同志们!你们有的带来了爱人、孩子,还有的在火车上生了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比我们这一代强了,有文化又有知识,又有光荣历史。他们将会向别人讲故事说:我的爸爸当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又是开垦北大荒的先锋队,我是在火车上生的……同志们中间,有的没有爱人,还是‘单干户’,同志们,这是不是问题呀?”大家齐声回答:“是问题。”也有人回答:“是大问题!”王震接着说:“对!是问题,但这是个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好多初中、高中毕业的女学生写信给我们,要求建设北大荒,他们来了以后,也都是‘单干户’。过上二三年,还能不‘合作化’吗?不过姑娘都爱英雄、爱模范,要想找个好爱人,就得在工作中鼓足革命干劲,做出成绩。同志们说对不对?”


大家喊了起来:“对!”


王震在这次大会上,鼓励转业官兵要能吃苦,要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把北大荒建设好。但也批评了一些害怕吃苦的人,当场就撤了两名校官的职。原来转业官兵都由原部队派人护送到农场,办好接交手续,护送的军官才能返回部队。当时,南京军区有两名护送的军官(一名中校,一名少校),他俩把战友送到密山,见当时艰苦而混乱的情景,束手无策,就“向后转”了,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王震得知此事,当场派人将这两名校官叫到跟前,狠狠地训了一顿,当众叫人摘掉了他俩的肩章。


会后第二天,云集密山县城的转业官兵就迈开双脚,徒步进军荒原了。预六师教导员团学员蔡恒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这支上千人的队伍,以班、排、连为建制,各自背着简单的行李,以领队红旗为向导,浩浩荡荡,从密山出发了。沿途一片荒凉,人烟稀少。一路上战友之间、官兵之间互相换着背行李,互相鼓励。不少人脚上打起了泡,走瘸了。我从未参加过这样艰难的长途行军,走到中午,两脚起了十多个大血泡。队伍到了杨岗,天黑了下来。前面指挥部传来口令:停止行进,就地过夜……”


这无疑是垦荒史上壮丽的一页。成千上万人马在同一时间从祖国各地汇集边城,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兵分百路,徒步进军,走向荒原腹地。这是垦荒史上的“淮海战役”,是一场携家带口的进军:匆忙而又沉着有秩序,生动地展示了将军的魄力,也显示了十万大军是一个坚强的集体。从3月初到5月底,密山接待站共接收了7万多官兵。


当时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造成大批转业官兵到农场后,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为了安全过冬,妥善安置,组织确定往外调一批复转官兵。后来,去齐齐哈尔的北满钢厂和大庆1200多人,去新疆的铁道兵部队的技术人员200多人。后来,为了加强接待站的工作,由公安部队来的大校章申负责接待站的工作。为了缓解密山的压力,在哈尔滨也设了接待站。一些复转官兵可以乘船去饶河、勤得利等农场。按计划,铁道兵农垦局需4万人,结果接收了7万多人。


这张照片是由北大荒摄影艺术事业的创始人之一、郭沫水拍摄的。郭沫水,1932年出生在浙江诸暨。1949年8月年参加革命,1957年5月,由北京《铁道兵报》社调密山铁道兵农垦局《农垦报》,并任摄影记者。1978年调离垦区,任《浙江画报》社、浙江摄影出版社编辑。他在北大荒拍摄了大量的铁道兵、十万转业官兵、城市知青等开荒建场的照片,发表在全国各级报刊上,有的介绍到国外,并在多次展览中获奖。这张照片也是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最好历史见证。


这一雄伟的壮举,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1958年5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转业军官徐先国答谢郭老的诗《永不放下枪》。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王震将军写给诗作者徐先国的一封信《千万人的心声》。


推荐关注

推荐关注

副标题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联系电话:0451-55198114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日报
微观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