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讷谟尔河畔的“稻田守望者”

发表时间:2020-06-18 15:44作者:梁慧 林小龙 孙坤来源:北大荒旗帜

在龙镇农场有这样一片土地,地处讷谟尔河北岸,地势低洼,局部小气候明显,种地十年九涝,连年歉收,被称为“西大洼”。针对这一实际,农场党员干部率先示范,采取以稻治涝的方式,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把闲置多年的鱼眼泡、撂荒地、低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的水稻田,让十年九不收的涝洼塘成为职工致富的新高地。

党员率先示范   以稻治涝当先锋

看着连年歉收的土地和背井离乡的父老,出生在龙镇农场第五管理区的共产党员孙坤一直默默地思考,同样是黑土地,为啥“西大洼”不打粮?2009年,带着这样的疑问和让家乡父老摘掉穷帽子的理想,他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稻田守望者”生活。

提高作物产量,良种是关键。孙坤大胆尝试种植龙粳系列水稻品种,在与其他品种的对比试验中,龙粳系列品种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不仅产量高且米质好,在收获前常常被粮商订购一空,每亩增收140元,既增加了效益,又为农场地区早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

保证作物质量,防病是重点。孙坤积极进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试验、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技术运用和示范,应用农药新品种进行病虫综合防治,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过去,其他职工稻田用药次数在5次左右,他采用统防统治,只需2~3次,节约用药成本20%。收获采用机械收割,减少脱粒损失5%,节本增效显著。

这样一来,孙坤的承包田成了职工选择水稻优良品种、学习水稻先进种植技术的样板田。在他的影响下,农场涌现出一批水稻种植大户,其中承包10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户5户,年收入实现3万元以上,规模化种植水稻在农场相继铺开。

党小组凝聚力量   稻田养鸭增效益

2017年,面临生产成本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龙镇农场水稻园区党小组与种植户积极探索致富新途径,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稻田养鸭共栖模式为“西大洼”插上了二次增效的翅膀。

农场水稻园区党小组以育秧大棚二次利用为契机,利用大棚种植马铃薯、瓜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开展鹅雏、鸭雏养殖,并为职工增收提供信息及成熟经验。在大棚育秧后的闲置期间,农场通过与天浩马铃薯种子繁育有限公司联系原薯种子繁育,每栋大棚可繁育种薯6000株,每栋大棚纯效益在1.5万元左右。

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息、运动的场所和大量的动植物饲料。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农场水稻园区党小组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购进北京白鸭鸭雏550多只,发展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当年每只成鸭平均销售45元,鸭子纯收入达22500元,鸭稻亩成本效益高出普通水稻4倍。目前,农场推广稻田养鸭面积500亩,预计每年可为职工增收200万元。

党支部再辟新径 电商经济树品牌

种得好,怎样才能卖得更好?龙镇农场基层党支部出实招,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开展营销,推广有机农业原生态种植理念,闯出一条互联网定制农业、电子商务销售的新路子。

农场基层党支部帮助种植户将稻田养鸭米列入农业农村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将传统稻米种植变成生产有记录、安全有监管、产品有标识、质量有检测、消费有信心的可追溯产品,形成“种+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拓展有机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由“种得好”向“销得好”、由“原字号”向“产业化”转变。2018年,农场第五管理区党支部协助种植户申请了鸭稻品牌“龙旺呱呱叫”,注册了商标,对稻米进行深加工,通过精包装成5公斤和10公斤的礼品盒、礼品袋两种形式,在网上和实体店销售,每公斤鸭稻米卖到12元,鸭稻每亩纯利润达2540元。

党员率先示范,党小组凝聚共识,党支部再辟新径。不懈的奋斗让龙镇农场水稻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新高地,连续多年获得上级部门表彰,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分享到:
推荐关注

推荐关注

副标题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联系电话:0451-55198114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日报
微观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