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聚焦两会·北大荒声音 | 用北大荒精神锻造农业航母

发表时间:2022-03-07 14:38作者:王守聪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微信图片_20220307143602.jpg


  北大荒曾经是地老天荒、人迹罕至的极寒之地。经过75年开发建设,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性变迁。1947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按照中央要求开发北大荒。1952年粮食产量过亿斤。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大规模开发建设高潮。1959年粮食产量超过10亿斤,1978年达到52亿斤。改革开放40多年,北大荒出现井喷式发展,粮食产量连翻三番,全面推进工农一体、城乡一体、区域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群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农都”,堪称人类农业生产的奇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黑龙江视察,充分肯定北大荒集团“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大作用”。他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一再嘱托北大荒牢固树立“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意识,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北大荒从农垦行政管理体制转型为企业集团公司,2021年粮食总产463.1亿斤,营业总收入1703.7亿元,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农场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0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在第167位。新征程上,北大荒集团为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努力建设集粮食生产商、产品制造商、农地运营服务商、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农业企业。这要求我们始终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培养更强的企业领导力,不负党和国家的使命。

因担负党的使命而生

因适应民生需要而兴

  黑龙江垦区因国家战略而创建,在承担国家使命中成长,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北大荒的光辉实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为减轻人民负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没有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1947年春,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按照“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部署,点燃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星星之火,“粮食工厂”扎下根,以老八路周光亚为代表的革命军人成为电影《老兵新传》的原型,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作为原型印在了一元人民币上,成为保持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引进苏联全套农业现代装备、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了友谊农场。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开赴北大荒,北大荒先后迎来了20万支边青年、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54万城市知青,“马架子”、“地窨子”成为北大荒精神诞生的摇篮,实现了“千里沃野变良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祖国边陲亘古荒原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创造了沧海桑田的人间奇迹。

  改革开放时期,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胆引进国外先进农机、技术、管理,快速提高农业现代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推行“以稻治涝”等战略,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跨越式发展,每年所生产的商品粮能够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有力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建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粮食单产超过了美、英、德、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世界第一阵营,打破了西方农业现代化不可超越的神话。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造了九三集团、完达山乳业等一批具有引领和支撑能力的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大力实施农垦小城镇建设战略,城镇化率达到85%,实现了“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活在现代化城镇里”的梦想,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进入新时代,牢记“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的嘱托。北大荒集团党委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在经营体制上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党领导的国企运行机制。一方面在经营战略上,做实大基地,夯实中国粮仓,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强大企业,增强竞争力,打造农业生产商、制造商、服务商和国际化大粮商;发展大产业,从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为主转向资产资源整合、全产业链拓展优化升级为主。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大粮仓”迈向“大厨房”“大工厂”“大市场”,做大了以九三粮油、完达山乳业等为主体的综合加工企业,形成了生产经营向基地和市场两端延伸、具有市场覆盖和行业技术领先优势的“一体两翼”经营体系;探索了“农服集团+区域农服中心+农(牧)场综合服务总站+规模经营主体”的市场化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形成了覆盖垦区、面向全国的“双控一服务”经营格局;组建粮食收储集团,推进粮食物流、冷链分销库等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形成了“三库一中心”市场布局。

靠开拓进取而创新

靠发展优势而壮大

  黑龙江农垦发展史一定程度上说是管理体制改革史,也是经营模式创新史。从北大荒开发建设起,就不断进行组织调整和资源资产整合,先后成立铁道兵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等。1976年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把各系统创办管辖的农场整合到一个体系。改革开放后,垦区进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管理体制和农业经营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的农垦体制改革,一次次化茧成蝶,一次次凤凰涅槃,集中体现了改革创新的领导力。

  (一)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农业生产力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北大荒提供了启示和借鉴。1983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到新疆视察,要求国营农场试办职工家庭农场。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同年8月,中央领导同志接见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党委书记,明确指示“办好家庭农场”。鉴于这场重大变革涉及农垦管理体制,涉及所有职工生产生活方式,涉及人的思想观念,总局围绕北大荒“向何处去”,制定了“靠典型引导、靠政策引导、靠理论引导”等一整套管用的创新发展策略。从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到1996年,垦区家庭农场数量占经营主体的99.9%,经营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3.5%,彻底改变了国有国营经营体制。在建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组织化程度高、科技体系健全的特点,建立了以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作物轮作、统一技术措施、统一农机检修、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标准化作业“六统一”为主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这个“分得彻底、统得到位”、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家庭农场自主经营与国有农场全面服务有效管理的统一,塑造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

  (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建宜耕高产农业结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在全面兴办家庭农场,连续3年洪涝灾害,主栽作物小麦大豆收获季节恰逢雨季,致使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效益不彰。在总结“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稻治涝”发展规划和奖励扶持政策,掀起了强劲的“水稻热”。通过充分发挥兴凯湖农场、肇源农场等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吸引了大批家庭农场种植水稻。1996年水稻播种总面积达到514.3万亩,单产952.7斤,比当年其他粮食作物单产高78%。开发水稻这把金钥匙,让连年亏损的农场彻底翻了身,成为垦区粮食总产连续登上新台阶的“杀手锏”和职工群众共同富裕的“来钱道”,粮食总产快步登上200、300、400亿斤台阶。从2012年起,粮食单产达到1003.3斤/亩,跻身世界第一阵营。2021年,黑龙江垦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327.1万亩,成为粮食播种面积的半壁江山;水稻总产286.7亿斤,占粮食总产的近三分之二。单产1038.9斤,远高于美国(642.9斤/亩)、英国(828.4斤/亩)、德国(919.8斤/亩)、法国(1000.7斤/亩)等发达国家。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造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

  1979年9月,黑龙江垦区5个管理局和一些企业、农场开始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在此基础上设立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大量兴办企业,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1993年以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先后采取出售产权、股份改造、租卖结合、分立经营和破产等多种形式,三次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到2005年底,98%的中小型国有工商运建服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时期,经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达山乳业实现从场直企业、管理局直属企业到垦区龙头企业的跨越,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50强企业,“完达山”品牌连续11年入围亚洲品牌500强;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异军突起,凭借竞争优势收购兼并一批企业,通过全国布局、与国内外同行合作,成为加工和经营大豆超过1000万吨、营业总收入超过400亿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此外,还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如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淀粉产量、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航空作业量居全国第1位;北大荒垦丰种业种子营业收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险保费收入居全国第2位等等。如今,直属企业营业收入占集团全部营收的90%左右,成为北大荒综合竞争力的主力军。正是这些龙头企业的支撑,北大荒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67位,“北大荒”品牌排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49位、“亚洲品牌500强”第85位、“世界品牌500强”第412位。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垦集团化企业化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黑龙江考察调研,为北大荒擘画建设“三大一航母”的宏伟蓝图,指示农垦深化改革要坚持国有农场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调动农场工人的积极性、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雁阵式、压茬式、波浪式地稳打稳扎,从试点试验、各个突破再到系统集成,有力有序地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等问题,把蓝图细化成施工方案,把顶层设计变成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实现了农垦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啃下了这块最硬的骨头。一是政府行政职能全面移交,实现政企分开。二是办社会职能全面改革,实现社企分开。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实现事企分开。四是涉改干部职工安置全面落实,实现稳中求进。五是公司改制全面重组,构建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国家明确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对北大荒集团的出资人职责,集团被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赋予北大荒新的历史使命。这次改革是垦区史上最为深刻的体制变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农垦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垦区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制度体系。改革释放了制度红利和发展活力,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集团经济效益逆势上扬,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

为服务大局而探索

为胸怀天下而闯关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荒集团提出“三大一航母”目标以后,北大荒人牢记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进行科学谋划,努力创建粮食生产大基地、经营服务制造大企业、全链条高端化大产业,加快建设以粮食生产大基地为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供应保障能力,并能带动“大国小农”参与国际竞争的集粮食生产商、产品制造商、农地运营服务商、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于一体的新型国际大粮商,把北大荒集团真正建成中国农业航母。

  (一)建立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打造中国最大粮食生产商

  北大荒集团把建设粮食生产大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和安身立命之本。为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核心作用,发挥粮食生产商的压舱石作用,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全面建设高质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实施“32366”战略:即聚焦黑土保护、现代种业、智慧农业“三大工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大战略,抓住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全面提升拓展农地服务、深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三个关键”,大力推进规模格田替代一般农田、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智能化替代机械化、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六个替代措施”,全面实现高标准农田、智能化农机、标准化作业、绿色化生产、专业化统供、数字化管控“六个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条粮食安全产业带,确保粮食产能达到500亿斤以上,为党和人民端稳“中国饭碗”,守住“中国粮食”底线。

  (二)建立创新发展引领区,打造中国最大农产品制造商

  北大荒集团以创新发展引领全国为己任,以建设中国最大涉农产品制造商为目标,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带动现代农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重点加强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研究,构建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根本性革命的智能农业系统;加强农业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突破种子、农机装备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生物农药、生物育种、清洁能源等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农业科技集成化研究,建设集约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二是深化现代农业制度改革,着力创建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四位一体”经营共同体,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联协调”利益共同体。三是推动产业结构创新,打造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研发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生产和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为主体,打造国际化品牌化一流产品制造商。通过由种植业向加工制造业再到生产生活服务业、农业新兴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培育6个营收超100亿的企业、2个营收超300亿的企业、2个营收超700亿的企业、1个市值超1000亿的科技创新型公司。

  (三)建设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中国最大农地运营服务商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抓手,以所有居民平等享受权利福利、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推进城乡要素、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融合,实现工农一体、城乡一体、区域一体发展,建设全域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群。通过建设兴旺北大荒、绿美北大荒、文明北大荒、善治北大荒、共富北大荒,努力实现产业强、城镇美、职工富,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用市场化方式、共享性机制,通过主体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方式融合,推进农业生产、加工、供销、金融、储运、创意等多位一体的全面合作,打破农业要素投入的瓶颈,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农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现代化新格局。重点吸纳整合要素资源,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发挥投入品、农机、流通和植保服务的优势,扩大农业服务区域,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统一服务、综合服务,打通服务小农户的最后“一公里”,大幅提高服务质量和能效,健全立足东北、面向全国以智能农业为标志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服务促进融合发展。力争五年内把北大荒服务模式覆盖全省,延伸全国,通过建立区域服务中心、乡镇农服中心,力争托管为主体的服务面积达到3亿亩以上,促进全国粮食增产提升500亿斤生产能力。

  (四)建设国际合作先行区,打造中国最大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

  着力开展国际合作,全力培育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国际粮商,是化解粮食生产和市场风险危机的必由之路。为回应霸权国家在粮食问题上的挑战,应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变化和国际粮商间的竞争,改变进出口失衡和贸易逆差,并在世界农产品市场赢得话语权和定价权,北大荒集团将协同国家有关部门,打造农业领域开放新高地,共建海外粮食生产加工基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搭建面向重点国家的农业投资平台,合作开发农业资源,共建国际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合作国家粮食产能,助力化解世界粮食危机;积极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和粮农治理,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和粮食贸易体系,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合理安排农产品进口,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掌握农产品贸易主动权,在应对国际粮食安全挑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以上“四区四商、三大一航母”战略,北大荒集团到2025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高质量发展体系,争取进入世界500强。到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跻身世界企业500强中上游。到2050年,全面引领更高标准农业现代化,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世界一流现代农业产业集团。

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凝聚

在北大荒精神鼓舞下前行

  回顾北大荒走过的历程和辉煌的成就,总结成功经验,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中央的号令,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新时代新征程,要在这条成功道路上继续前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不断提升政治统领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和群众凝聚力。

  (一)弘扬北大荒精神,强化农业国企的使命意识

  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企业集团的根和魂。正是一代代北大荒人把为国家种粮当作“天职”,铸就了大国重器。北大荒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黑龙江全面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新时代的北大荒人,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航母,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大粮商发展道路是一场接续奋斗的持久战、攻坚战,必须一以贯之地发扬北大荒精神,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农业国企的领导力

  北大荒人对党忠诚、为党尽责,什么时候都听党话、跟党走,是一个有党魂有军魂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党和国家要把北大荒集团打造成一流的农业现代化航母企业,发挥农业国企的战略作用,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企党组织的领导力,为完成时代重任提供根本保证。一是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党的政治统领力。二是用北大荒精神筑牢精神支柱,占领精神高地,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三是在党的旗帜下把五湖四海的人才和社会资源汇集起来,提高党的组织动员力和群众凝聚力。四是提高党的决策力、执行力,确保高质量建成农业航母。

  (三)强化党的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农业经营大军

  党的领导力来自组织,组织使力量倍增。要按照国企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重点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领导力,把企业员工培育成对党忠诚、对企业尽责的精兵强将,打造一支与农业航母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农业经营大军。

  (作者系: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推荐关注

推荐关注

副标题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联系电话:0451-55198114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日报
微观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