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2-07-21 10:21作者:徐宁来源:农垦科学院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薯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和氮肥施用过多的地块发病较重。温度、湿度适宜时,晚疫病扩展蔓延速度极快,易造成植株成片枯死,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致病病原与常见症状


晚疫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主要依靠无性世代产生孢子囊进行繁殖和传播。一般情况下,该病菌只能生存在活的植株或薯块上,生理分化明显,有多个小种。在自然情况下,病菌寄主范围窄,只对马铃薯和番茄进行侵染。


病菌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症状最早出现在叶片上,先在叶尖和叶缘产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且斑点与健康叶片间无明显交界线,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最后可扩展到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高湿度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呈褐色,会产生白霉,叶片背面尤其明显。低湿度条件下,病斑会变褐干枯,不产生白霉,扩展速度也会变慢。茎部和叶柄染病时,将呈现出稍凹陷的褐色条斑,空气潮湿时,表面会产生白霉。薯块染病时,表面凹陷,有淡褐色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会有不同程度的褐色坏死。


二、病害传播


病原菌一般先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块茎内越冬,播种后随幼芽生长侵入茎叶,然后形成孢子,再通过空气或水向外传播侵染,从而形成发病中心,并迅速蔓延扩展。同时,孢子囊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再次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第二年主要侵染源,往复循环。


三、发病条件


晚疫病是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与病害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日暖、夜凉和高湿的条件利于病菌繁殖,在相对湿度95%以上且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气温冷凉又有水滴时,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气温温暖又有水滴时,有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在空气潮湿和温暖多雾条件下,田间易发生较重的晚疫病害。


四、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


种薯采购前需开袋认真检查,种薯应以匀称、无畸形、无开裂和无烂薯为标准,并随机挑选部分种薯切开,查看内部有无病害发生,再根据种植需求选择用薯级别。繁育种薯可选择原种或原原种,种植商品薯和加工薯一般使用一级种薯即可,抗退化品种也可使用二级种薯。播种前需对种薯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以减少病菌源滋生,切种时切刀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加强栽培管理


种植马铃薯时应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适当增施钾肥和中微量元素,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性。对低洼积水地块应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的发展。


(3)药剂防治


晚疫病发病初期,应立即喷药,控制病害扩展蔓延。在马铃薯快速生长阶段和利于晚疫病浸染的天气,严格按照防病日程进行防病,防病周期为5~7天,如果使用杀菌剂的间隔大于7天,应施用较高浓度的杀菌剂进行补防。


(4)清除中心病株


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并将其销毁,并对病株周边区域进行消杀,随后剔除半径6米范围内的植株,控制病害传播。


(5)合理轮作


马铃薯种植避免重茬,需选择3年以上轮作的田块,最好不要在马铃薯晚疫病的易发区种植。前茬选择需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避免选择同科的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等,以及甜菜、胡萝卜、萝卜等根茎类作物,以免发生大规模病害。


推荐关注

推荐关注

副标题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联系电话:0451-55198114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日报
微观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