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王震:新中国农垦事业奠基人

发表时间:2020-09-03 16:08

王震同志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农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是开发建设北大荒卓越的决策者、领导者之一。从1954年到1990年,王震同志数千次深入黑龙江,规划北大荒开发,指挥北大荒建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慰问北大荒的人民,勉励北大荒的干部群众发扬北大荒精神,办好北大荒的事业。几十年里,王震同志的目光一直关视着北大荒,王震同志的心始终牵挂着北大荒的人民。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始终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战略大计。王震同志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视野和对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准确判断,深刻领会和贯彻党中央屯垦戍边,发展农业的指示,最早地把目光投向北大荒,投向三江平原。1954年秋天,担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同志带领身边工作人员到黑龙江汤原县视察,他抓一把黑土,兴奋地说:“这土多肥呀,肥得冒油花了。”他对随行人员和汤原一带担负施工任务的铁道兵指战员讲:“民以食为天,种地生产粮食是第一位的。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粮食。所以,我主张把大批复员军人留下来,在这里办农场,为国家多生产些粮食。”这一重大的战略构想形成后,王震同志亲自组织人员深入虎林、密山、宝清一带进行垦殖资源踏察。当年,以铁道兵八五○八部队800名转、复官兵为骨干,建立了铁道兵八五○农场。王震同志满怀信心地说:“这是打头阵,必须打好。以后要母鸡下蛋,越办越多。”1955年,在八五○开荒建场胜利进展的基础上,王震同志亲自修改并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报告中讲,到1960年,密山、虎林、饶河开垦荒地1000万亩,可为国家增收30亿斤粮食……这一报告,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视和支持。这一年,有17500名铁道兵转复官兵,从福建、广东、四川等地汇集北大荒,在完达山南北摆开战场,沿着密虎、虎宝两条干线,先后组建了十多个大型机械化农场。在一次场长工作汇报会上,王震同志精神振奋,即席赠给大家一副对联“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横批为“艰苦创业”,表达了他挥师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远谋宏图。1958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做出了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即《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当时已担任共和国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同志,提出了动员十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国边疆,进一步开发北大荒的方案。他豪迈地说:“新中国的荒地包给我来干吧,我这个农垦部长有这个信心。”

1956年春,八五二农场破土开荒后,王震同志视察了战士们的住地。当晚,他就睡在战士宿营的马架子里,他笑着说:“蓝天当被,大地当床,月亮当灯,蚊子还为我们唱歌伴奏,我们倒是乐在其中哩。”说完,他就和战士们唱起了《南泥湾》。1962年6月,王震同志到八五○农场七队视察,中午食堂吃窝窝头和小豆腐。大家知道王震同志的胃已经切除了三分之二,怕他吃粗粮影响身体健康,炊事员专给他做了三个菜和馒头。谁知,王震同志说啥也不吃,坚持和职工们吃窝窝头、吃拌萝卜叶的小豆腐。1958年云山农场修水库,王震同志亲自为云山水库挑土奠基,开车轧基,使这个水库六个月就竣工了。

1958年,一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来到北大荒。他给当时我们垦区的领导打招呼,要热情相待,发挥他们的专长。在王震同志的关怀下,一千五百多名“右派”走进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行列,在农业、科研、教育、文化、生产等工作岗位洒汗水,献才智。如诗人艾青就曾下放到八五二农场任林场副场长,作家丁玲夫妇安置在汤原、宝泉岭农场劳动,兼“扫盲”教员。1958年在王震同志的提议、支持下,北大荒成立了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第一所高等院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王震同志以农垦部长的身份兼任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他在一次师生座谈会上说:“第一批入学的复转官兵学生,要培养成垦区农场的各级指挥员;从社会上招来的高中毕业生,要培养成为农学家、工程师和畜牧技师,成为农垦战线上的参谋。”王震同志还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从农垦部、新疆、黑龙江和高教部抽调科技人才和大学毕业生成立了北大荒的“荒地勘测设计院”。这些重要的举措,增添了开发北大荒的后劲,科学之花已经结出了丰硕的经济之果。到1990年,八一农大已为国家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7900多人,函授毕业生1200多人,还为全国农垦系统培养管理干部和多种技术人才2万人,取得科研成果90项,仅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一项就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

一些老铁道兵和1958年的转复官兵说,王震将军帮助他们建立了幸福家庭,将军是他们的大红媒。王震将军每次到北大荒都要跟战士们促膝谈心。一次他问一个战士“还有什么心事没有?”那个战士说:“心事倒有一桩,怕你司令员也解决不了。”将军笑呵呵地说:“不妨先说出来。”战士说:‘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办起农场能打粮,就是缺少大姑娘。”王震听了,朗声大笑,认真地说;“我一定动员些女青年来,但对象还得自已对。你们要当模范,当英雄,姑娘愿意嫁英雄。”过后,王震将军特意向中央汇报,从四川省动员一批姑娘来支援北大荒开发。有的老同志在缅怀王震同志时说,当年将军在草屋里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还吃过他们的喜糖。

八五二农场第一任场长铁道兵某师代师长黄振荣是位老红军,他与王震将军在长征路上、在南泥湾大生产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1955年,他遵从王震将军的嘱托,夫妻双双到北大荒开荒建场,直到“文革”期间他含冤去世。王震将军每次到北大荒都要去看看黄振荣家,他对别人说:“他们家的厨房,就是我的厨房,他们的家就是我在北大荒的家。”1969年,当将军在八五二农场工作的妹妹向他报告黄振荣同志被斗死的消息后,将军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震将军亲自给军委邓小平主席、杨尚昆副主席写信,请示给这位老战友落实政策,平反了黄振荣同志的冤案。1985年,年近八旬的王震将军来到北大荒,探望了黄振荣的夫人和儿孙。他抱着黄振荣同志的孙子,对黄振荣同志的儿子说:“你父亲在北大荒当了爷爷,你也会在北大荒当爷爷,你的孩子也要在北大荒当爷爷,再继承下去。你们要好好学习文化,为死去的父亲争光。”1990年8月4日,王震再次来到八五二农场,派他的夫人、孙子、孙女、妹妹到黄振荣同志墓地敬献花圈,花圈挽联上写着“黄振荣千古,王震全家挽”。这深深地表达了王震将军对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的铁道兵、转复官兵的关怀、思念。这些年里,将军经常请北大荒人到他家去做客,凡是北大荒人到京,只要提出见他,他再忙也要见。我们曾送给王震将军一部反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电视片《大荒情》,将军想起来就看一遍……八五三农场雁窝岛小红花艺术学校的校名是王震将军给题写的。王震将军对第三代北大荒人非常疼爱,寄予殷切期望。1985年小红花艺校组织33名平均只有11岁的孩子进京演出,王震将军三次接见这些来自北大荒的小客人,并在中央警卫局礼堂观看了孩子们的演出,亲切地与孩子们合影,还赠给孩子们一台彩电,一台电子钟。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前辈在北大荒扎了根,路子走对了,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将来该是你们这一代大显身手了。不要忘记艰苦创业的历史,要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继续艰苦奋斗,开发、建设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当孩子们说,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想念王爷爷时,将军说,我一定去北大荒看望大家。将军一诺千金。这年8月26日,王震将军和其他领导同志同“小红花”们乘专机一起飞向北大荒。

1990年,在王震将军最后一次来北大荒视察时,我们向将军赠送了装有他早年在北大荒生活、工作照片的纪念册,并向敬爱的将军赠送了一首诗:“将军彪耿思报国,挥师倥偬踏大荒,脚步铿锵翻沃土,汗滴莹莹飘谷香。身先士卒甘后乐,以身作则苦先尝。一代风范高风节,万世楷模举世扬。”

199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沉痛宣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2日15时34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1993年10月8日,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落成。纪念碑坐落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农场当壁镇旅游区内。北距密山市60公里。碑高7.8米,碑名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碑前矗立着用汉白玉雕成的高85厘米的将军半身塑像,象征将军享年85岁。地面上用鹅卵石镶成的五角星及五色土,象征北大荒人来自五湖四海,象征将军生前足迹遍及祖国大地。碑两侧为褐红色的古朴浮雕,再现了半个世纪以来转业官兵、科技人员、地方干部、城市知青以及移民们,共同开发北大荒的英雄业绩。纪念碑园林共栽植了165棵红松,象征着黑龙江垦区165万干部职工群众对将军的爱戴和崇敬。纪念碑被黑龙江省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上刻有碑文:亘古荒原,渺无人烟,荆棘丛生,走兽之栖。俄族欲垦,未能立锥;倭人觊觎,终成梦幻。唯共产党之雄略,锐意而拓之。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七年始,垦荒志士挺进,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春,名将王震率将士十万云集于密山,一声令下,斗地战天,茫茫沃野沉寂千年而萌苏,芸芸众生不顾生死而耕耘。荣复军人,地方干部,城市知青,科技人员,历四十载之酸辛,经三代人之苦斗,胼手胝足,深领稼穑之艰,此乃南泥湾精神之延续。血水、泪水、汗水皆融于大荒,农、工、林、牧各业尽现于边疆。此举之壮,宇内闻名,旷世绝前。为不泯其迹,遂建碑以志之。为颂扬其业,撰此文而铭之。来者驻足,北大荒之变迁;后人记事,缅志士之伟业。悠悠岁月,全赖群贤。青史留垂,拓荒者英名常念。逝者如斯,北大荒精神永存!人物感言: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

推荐关注

推荐关注

副标题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联系电话:0451-55198114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日报
微观北大荒